利用造訪神戶的空檔,到位於寶塚市,我最崇拜的「漫畫之神」手塚治虫紀念館朝聖吧!
你可能沒聽過手塚治虫的名字(要沒聽過還真難),但對於出自他筆下的人物一定耳熟能詳:原子小金剛、怪醫黑傑克、火鳥、三眼神童…手塚大師不但是日本有史來產量最多、題材最多元的漫畫家,對於日本漫畫界有深遠巨大的影響,直至今日。
光說無用,就隨著我的腳步,一起來進入手塚的世界吧。
來到寶塚,著名的『寶塚歌劇團』就坐落於此。出了寶塚車站,走過一條開滿花的『花之道』,右手邊就是寶塚大劇院和音樂學校,走到底就是我們的目的地『手塚治虫紀念館』。
▲ 兼具科技和典雅的外觀
▲ 外牆上的漫畫人物浮雕
紀念館的造型別緻奇特,兼具手塚筆下既科幻又典雅的風格。晴朗時金屬外表反射陽光,恰如其成就般地耀眼奪目。復古的外牆上刻有漫畫人物,就像老朋友們讓人再熟悉不過。
入口處有座『火鳥』雕像,象徵對自然的尊重、對生命的熱愛。而地上則鋪著漫畫人物們的手印,有如好萊塢的星光大道,引領我們進入手塚的夢幻世界裡。
▲ 門口聳立的火鳥雕像
▲ 地上是漫畫人物的手印
一進門,映入眼簾就是融合科幻和古典的風格。每位漫畫人物以各種姿態迎接,地上、天花板、牆上,走到哪裡都有驚喜出現。雖然整棟建築並不大,但全部逛下來,每一區風格不但迥異且特別,彷彿走入許多不同的世界。也呼應了手塚治虫他那無窮無盡的創造力。
▲ 進門的大廳,融合科幻和古典的風格
▲ 牆上的手塚治虫年表
▲ 手塚大師的肖像
▲ 一樓展出手塚各時期歷程,以玻璃膠囊呈現
手塚治虫生命中各段時期的歷程、手稿,以一座座玻璃膠囊呈現,極具科幻的風格。我們就從這裡來簡單認識一下,到底手塚治虫如何從一位醫生,變成世界聞名的『漫畫之神』吧。
手塚治虫原名手塚治,自幼喜愛昆蟲,後來就把原名「治」(おさむ)改成日文中發音很像的步行蟲(オサムシ),漢字寫作「治虫」。此後手塚治虫成為他的筆名。
五歲時搬到兵庫縣的寶塚市居住,也就是現在紀念館蓋在寶塚的原因。
讓手塚踏上醫生這條路的原因,是中學時期曾因黴菌感染而險遭截肢,後來在一位醫生的幫助下得以倖免,也讓他立志當個醫生。
他在1952年取得醫師執照,1961年又取得醫學博士學位。
從小愛畫漫畫的手塚,即使就讀醫學院仍不改其志。1946年「手塚治虫」這個名字正式出道。
1947年《新寶島》出版,不但銷售長紅,以電影技巧作畫、採用變焦、廣角、俯視等電影分鏡技術,擺脫了傳統連環畫的繪畫方式,更成為後來漫畫的構圖標準。
此後手塚一直在在大阪畫紅皮漫畫,直到1953前往東京,在雜誌上開始了連載作品。
1953年《緞帶騎士》開始連載。人物設計受到寶塚歌劇的影響,呈現美少女常見的造型特徵,如大眼睛、圓臉等,也因此被譽為少女漫畫的始祖。
《森林大帝》、《原子小金剛》、《火鳥》等經典作品陸續誕生,自此奠定手塚漫畫大師的地位。
1961年『手塚製作動畫部』成立,後改為『虫製作公司』。
和傳統的美式動畫不同,著力於故事性、刻畫人物內心,朝節約製作成本,並配合大量預定動作來開發作品,自此奠定了日本動畫界的發展方向。
1963年,風靡全世界的《原子小金剛》開播,也是日本第一部國產電視動畫。這部作品已經具有比較完整的日本動畫雛形,甚至也影響了後來電視動畫的習慣,例如:每週播一次動畫、為了趕每週進度而使用多名動畫師…
1965年的《森林大帝》則是日本首部彩色電視動畫。
手塚治虫對日本漫畫的影響深遠而巨大,幾乎沒有一位漫畫家不是受到手塚作品的啟蒙。
藤子不二雄(哆啦A夢的兩位作者)和石森章太郎都曾擔任過手塚的助手,而宮崎駿、梶原一騎、鳥山明…都表示作品受到手塚很大的啟發。
手塚的作品也跨出電視、漫畫,現身在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,例如職棒西武獅的隊徽和吉祥物就出自手塚的設計。
手塚一生中畫了超過四百部的漫畫,作品涵蓋了生活、科幻、偵探、歷史、傳說、文學、醫學、宗教、音樂、哲學…他的作品不只提供了讀者娛樂,更充滿了對生命的熱愛、對未來的思索。
手塚於1989年因胃癌去世,據說他臨終前還喃喃自語:「給我鉛筆…」
不只在日本,世界各地都有喜愛手塚作品的書迷,成為了真正跨越種族、國界的「漫畫之神」。
好的,簡單看完了手塚治虫的生平介紹(喂,哪裡簡單了!),再往裡面走是一個電影室,不過現正放映中,那就下樓去看看其他的東西吧。
地下一樓的設計猶如一座機械工廠,牆上掛滿各類儀表。仔細一看,上頭的指針還在動呢。裡頭是一個動畫工作室,有老師免費教授動畫製作,每節課約四十分鐘。雖然滿想聽聽看的,但我的日文太爛只好作罷。
▲ 活像個機械工廠的地下室,裡面是動畫工作室
▲《昆蟲日記》的寶塚市,出自手塚的童年經驗
▲ 一樓和地下室都看完了,我們上二樓去吧
下一篇:手塚治虫紀念館朝聖記.後篇